作者:李凱嵐 職能治療師
您是否曾經早晨剛起來,腳跟一碰地就感到疼痛?或是經過長時間站立後,感覺腳跟不適?這些可能都是「足底筋膜炎」的徵兆!

什麼是足底筋膜炎?
足底筋膜其實是位於腳底的一層結締結構,從腳跟一直延伸到腳趾根部。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及維持足弓,並在行走時吸收震動,達到緩衝的作用。然而,當我們過度使用、不正當使用,或是因老化而導致脂肪墊減少時,足底筋膜便就可能出現病變,這便是我們常說的「足底筋膜炎」。
誰是高風險族群?
足底筋膜炎並非只是運動員的專利,以下族群都是罹患足底筋膜炎的高風險族群,包含:肥胖(BMI> 27kg/m2)、過度跑步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、足內部或小腿肌肉緊繃、踝關節活動減少、足部結構異常(如足弓過高或過低)、久坐、穿著不適合的鞋子與鞋墊,以及長時間行走於堅硬地面等。
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?
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是腳跟前內側出現疼痛,尤其在清晨起床或長時間不活動後,踏出第一步時疼痛最明顯。然而,隨著活動增加,疼痛可能逐漸緩解,但若是活動過多,疼痛可能又會再次加劇。此外,有些患者在背屈足部及伸展腳趾時也會感到不適。
足底筋膜炎的預防與治療
若懷疑自身罹患足底筋膜炎,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並在急性期時進行適當休息,並減少引發疼痛的動作。以下是四種常見自我照顧方法:




大部份足底筋膜炎患者經過保守治療後,症狀可在一年內逐漸改善。然而,對於少數症狀持續者,或需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。

儘早就醫 拖越久越難好
足底筋膜炎雖看似輕微,但若不及時處理,或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。預防勝於治療,透過良好日常保養與習慣,維持足部健康,以讓我們每走一步都能穩健舒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