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丁慧昕職能治療師
每13位65歲以上年長者就有1位失智症
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損傷退化的疾病,主要症狀就像是記憶力明顯減退、反應變慢、語言表達能力變差、空間感也受影響,甚至會忘記回家的路等等的認知功能退化,目前仍無有效的藥物可治癒的疾病。根據內政111年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,在台灣65歲以上罹患失智症人口數約三十萬左右,每13位65歲以上年長者即有1位失智者。
2024年國際著名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(The Lancet)委員會發表了 最新的失智症預防措施,提出改變 14 個危險因素,可預防或延遲多達 40% 的失智症病例,提出14個高危險因子分別為低教育程度、高血壓、抽煙、聽力損傷、肥胖、憂鬱、不運動、糖尿病、低社交互動、過量飲酒、腦傷和空氣污染,以及新增兩項的視力障礙、高膽固醇(LDL)!改變這14個高危險因子,可以預防或延遲多達40%的失智症患者。
空氣污染是失智症高風險因子之一

我們都知道空氣污染對呼吸道有害,但可能不清楚會引發失智症的原因。《刺胳針》(The Lancet)委員會內容指出,空氣裡高濃度二氧化氮(NO2)及細懸浮微粒(PM2.5),這兩種空氣污染物與增加失智症罹患率有關。從動物模型顯示空氣中的細顆粒物,從鼻腔內膜進入身體裡,再透過循環系統進入大腦,引發大腦免疫發炎反應和有害蛋白斑沈積,加速腦神經退化。
預防失智症從戴口罩開始
隨著疫情的結束而天氣越來越熱,路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,然而交通高峰時段、住在交通主幹道等空氣污染物濃度較高,還是要盡可能減少接觸空氣污染,例如:每天外出前確認空氣品質(AQI)、戴N95、經認證防霾口罩、避免交通高峰期外出等等,不單單防範呼吸道等疾病,更可以作為減少失智症發生的預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