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法入眠的手腕痛?四招自我照顧媽媽手

作者: 丁慧昕 職能治療師

30歲李小姐是一名髮型設計師,出月子中心後回歸工作崗位,白天工作晚上帶孩子,不到一個月開始出現大拇指根部手腕處疼痛、腫脹,最後惡化到一不小心碰到就會在睡夢中痛醒,就醫後診斷為「媽媽手」。

關於「媽媽手」及高危險族群

正式名稱為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其實並非只有媽媽才會有的疼痛,其主要是手腕或大姆指重複過度使用時,支持帶增厚壓迫到肌腱與腱鞘肌腱與腱鞘,因為過度摩擦而腫脹發炎,引起手腕痛、大拇指痛。
「媽媽手」高危險族群
► 抱小孩、按摩師、搬重物、廚師、需要長時間反覆使用手腕、大拇指的工作型態。

媽媽手3種症狀

1⃣大拇指側接近手腕的地方,持續疼痛及無力感。
2⃣大拇指翹起時症狀加劇。
3⃣手腕進行扭轉、大拇指彎曲伸直劇痛,疼痛部位腫脹難以活動。

媽媽手自我測試-芬可斯坦測驗

1⃣將大拇指包覆在4指內做握拳動作。
2⃣將手腕向下壓。
3⃣大拇指根部出現疼痛或無法動作就有高機率是「媽媽手」。

四招自我照顧媽媽手

有上述媽媽手症狀,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,以消炎、消腫脹及止痛為首要。
以下四種自我照顧法:
1⃣休息及改變使用方式► 減少手部和大拇指的使用,避免長時間重複相同動作,以及改變或是調整手部姿勢及動作,例如:直立式抱孩子時,使用前臂支撐抱緊孩子為主,手腕及大拇指要盡可能保持水平,減輕手腕的負擔。
2⃣使用護具► 避免過度使用大拇指及手腕,急性期建議佩戴特製大拇指有鐵條的護具,固定大拇指及支持手腕,維持一個休息的角度。
3⃣冰敷/熱敷► 48小時內可用冰敷降低疼痛、消炎。48小時後可用熱敷的方式舒緩緊繃、放鬆肌肉。建議一次不超過10分鐘為原則。
4⃣伸展及肌肉強化訓練► 透過適量的運動幫助發炎組織修復,牽拉大拇指肌腱,伸展手部前臂肌肉,以及強化手部肌肉。

媽媽手難根治 儘早治療

媽媽手是屬於較難以根治的慢性肌腱炎,在生活上的預防更為重要,因此,了解媽媽手的預防觀念,以及在生活上盡可能避免不當且重複的手腕運動是必須的。特別是新手媽媽們,照顧寶貝的同時,也要好好保護手部的健康。另外,也要注意使用3C產品的時間,也要避免使用單一手指操作的習慣而引起疼痛。

更多文章